首页行业正文

江苏大学:瞄准农机特色 助力农业建设-环球滚动

打造农业工程高峰学科集群、打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重要平台、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江苏大学推出“095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资料图片)

“江苏大学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身心创建农机特色一流大学。”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说,学校立足江苏、服务行业,深情书写“农”字文章。

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

“记录一下,这是20厘米处土壤样本,这是40厘米处、60厘米处……”6月8日,在全国人大代表、“新农人”魏巧的江苏润果水稻高标准农田里,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兴业赶在插秧之前,抓紧获取土壤含水率、氮磷钾含量等理化信息,建立基层土壤墒情监测站。

这套智慧灌排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数字孪生开发的水稻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排关键技术与装备,将助力水稻农田的数字化管理,为润果农场水稻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生产建议。

一直以来,江苏大学聚焦农业装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牵引攻关模式,推进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研发。学校建有省部共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形成“重点实验室+农装学部+农业工程学院+涉农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多位一体的涉农科研创新体系,荣获我国农机收获领域唯一中国专利金奖,突破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关键技术38项,开发出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蔬菜移栽机、葡萄采摘机器人等26种高端装备,1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3月,全球首款混动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配套拖拉机正式发布,被业界专家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装备电驱无级变速新时代”。

电驱动无级变速混合动力总成,正是江苏大学与企业共同攻关的成果。该产品可实现“田间作业”和“道路行驶”双模式运行,各地域犁耕或旋耕作业效率比传统拖拉机提升15%~35%,最高节油超过30%,具有作业噪声小、驾驶和操纵舒适性高等特点。

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才能更有生命力。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向学校抛出问题:戴庄的再生稻收割损失率为什么那么高?江苏大学为其“量身定制”了低碾压率再生稻收获机,如今历经四年“迭代升级”,该机型可以降低碾压率超40%,大大提高了再生季水稻的出芽率,实现再生季产量提高25%以上。

“校企联合创新,有助于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立章介绍,学校与沃得农机共建平台、协同攻关,是再生稻收获机持续创新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机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

“我们沃得农机与江苏大学有着2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历史,在油菜、水稻、小麦等收获机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林军介绍,与江苏大学联合研发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全国占有率达到66%以上,国内排名第一;最新研发的低碾压再生稻收获机2022年实现了产业化,销量200余台;沃得农机全年收获装备销售额约90亿元,实现营收、利润双双15%左右的增长。

“江苏大学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引导更多教师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揭榜挂帅,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高校智慧。”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说。

在新疆库尔勒的大田里,由江苏大学陈学庚院士团队研发的牵引式棉田残膜回收机正在大展拳脚,机器所到之处,回收残膜、秸秆粉碎还田、保持水土三大问题被一口气解决。

这项“棉田残膜回收技术”以1000万元转让给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的转化应用也让汉森机械尝到了“甜头”。目前,残膜回收机在汉森机械实现量产,得到了新疆多地试用推广,推广面积累计超20万亩,预计3年内销量可达2000台套,销售额净增3亿元。

近年来,面向江苏农业强省建设布局,江苏大学积极参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助力句容成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助力宜兴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江苏在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

今年是“新农人”刘欢欢的“丰收年”,在上半年第一季羊肚菌种植中,他带领乡亲们实现了产量5万斤、产值2000万元的突破。日前,他还获得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刘欢欢是江苏大学2015届毕业生,2017年,他返乡创业,从事珍贵食用菌品种的研发、种植和销售,探索出羊肚菌“南菌北种”的种植方法。

“我们首创‘羊肚菌+桑蚕’轮作、‘羊肚菌+大蒜’套种方式,每亩地年增收近2万元。”刘欢欢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向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带动了家乡180多户农民致富。

江苏大学培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还有很多。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显示:近10年来,涉农行业就业和升学的毕业生从2012年的547名跃升至2023年的2388名,特别是本科毕业生赴涉农行业就业和升学的人数增幅明显。截至目前,江苏大学已为国家输送近9万名农机人才和超过1/3的农机龙头企业管理者。

参天密林,源于沃土。在今年毕业前夕,111名江苏大学毕业生收到学校发放的特殊“毕业礼”——总额40万元的毕业季奖学金,奖励他们扎根“三农”,前往农业农机相关领域就业。

据了解,江苏大学聚焦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设立涉农专业奖学金,逐年增加涉农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引导学生学农爱农为农;学校建有江苏白马智慧农场、江苏大学—润果农业附属农场,在赵亚夫事迹馆、江苏农博园等地建立校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15个,与中国一拖、雷沃等龙头企业共建国际人才实践基地102个。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种地人的现代化。”李洪波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农机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契合度,为江苏构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服务科技强国、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大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单毅君)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