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将成为世界亮点-百事通

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全球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为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经济与金融市场体系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以“金融中心新使命·金融开放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于近期在重庆开幕。在开幕式结束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互联互通的意义和挑战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何海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亚洲国家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安全有何意义?

何海峰: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8%,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是过去几十年来的最低中期经济增速预测。同时IMF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到5.2%。世界银行也做出了相同的反应,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1%,并专门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带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经济增长需要金融的支持,亚洲国家金融的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的贸易、投资及金融交易提供直接支撑,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的互联互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作为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制度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其次是机构之间要扩大业务的合作,不同国家的机构在不同的领域优势也不同,因此要加强业务之间的合作。最后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包括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

受疫情冲击,以及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正遭遇重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亚洲国家之间的金融互联互通将拥有广阔的前景,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为经济产业的稳健合作注入安全可靠的信心,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稳健复苏做出更大贡献。

金融机构的服务如何提升亚洲国家不同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何海峰:金融机构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机构,需要在收益和风险管理中取得平衡。为获得收益,创新是最基本的策略,但最根本的底线是做好风险管理,这要求既要注重内部控制,也要考虑到市场开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

对于亚洲的金融机构来说,各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不太一样,金融机构的业务侧重点、自身发展的成熟度、创新程度、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业务创新的同时,关注亚洲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同时,亚洲的金融市场跟全球的金融市场是紧密联系的。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动荡会产生外溢影响,波及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因此,亚洲国家的金融机构也要更加关注外溢性的风险,争取能够在保持业务创新的同时,能够兼具稳健发展和韧性管理。

对于中国与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来说,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和发展前景如何?

何海峰:本次峰会是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中国和新加坡建立了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的伙伴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得益于一段时间来双方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特别是贸易方面,中新互联互通对中国和新加坡,甚至是东盟都有巨大影响。根据一季度最新数据显示,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贸易总值达1.56万亿元,增速超过16%,占我国外贸比重的15.8%。中国和东盟整体贸易的合作往来迈上新台阶。

有了贸易和投资的坚实支撑,中新双方在金融市场的合作及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等方面将展开新局面。

受三年疫情冲击,以及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正遭遇重大挑战,亚洲是唯一的亮点。中国还会继续引领和支撑202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和东盟以及亚洲的贸易投资与经济往来,将会为全球经济增添信心。

(文/图 郭熙贤)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